2025年6月29日,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在周末带头自费下馆子宴请两桌客人,消费1100元,并明确表示“今天这两桌我来请!哪个抢单就不准吃饭!”。受邀者包括当地教师、全国劳模、人大代表及创业者等,覆盖一二三产业代表。高洪波称,此举旨在让各界感受荣昌的“营商环境与烟火气”,传递消费信心。这一行为迅速引发网络热议,被视作地方官员在严守纪律红线前提下,以实际举措响应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典型案例。
此次行动并非孤立事件。早在2025年1月6日的荣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上,高洪波便呼吁全区干部春节前“买新衣、下馆子”,并动员企业为员工涨薪,以激活消费循环。他算了一笔经济账:若1万人每周消费60-100元,可拉动百万级内需,直接惠及个体工商户。据荣昌区统计,2024年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.8%,但消费意愿不足仍是挑战,部分行业资金沉淀与市场冷清并存。高洪波的倡议迅速转化为机关干部的集体行动,带动当地餐饮、服装业回暖。
舆论普遍认为,这一系列举措精准回应了当前消费领域的两个关键矛盾:一是部分地方将“反违规吃喝”异化为“禁止正常消费”的僵化执行,二是居民储蓄增加与消费动力不足的结构性失衡。新华社曾批评此类“一刀切”现象为“高级黑”,而荣昌的实践则廓清了纪律边界,彰显“合理消费与奢侈浪费的本质区别”。光明网评论指出,领导干部以“关键少数”身份示范,既能直接“输血”市场,更能通过信号效应稳定社会预期。
展开剩余34%值得注意的是,荣昌区的消费提振策略与产业升级形成联动。例如,当地借“卤鹅哥”林江走红契机,推动非遗产品商业化,并签约84.3亿元产业项目,涵盖冷链物流、羽绒服加工等领域,实现“流量”向“经济增量”的转化。高洪波在央视采访中强调,消费刺激需与产业根基结合,“下来之后一定不会落在原来的位置”。
分析人士指出,此类做法为地方经济治理提供了新思路:在政策执行层面,需避免机械落实,而是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市场活力;在行动层面,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与市场化手段相辅相成。目前,山西、湖南等地也已推出消费券、服务消费提质等配套政策,形成全国性促消费合力。荣昌案例的价值,或在于其“破冰”意义——在合规框架内,探索行政力量与市场规律的有效协同路径。
发布于:上海市宝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